女性的排卵日期一般在下次月經來潮前的14天左右。但是由於大多數女性的月經周期不準確,所以排卵日期有時候也無法判斷。那麼如何得知排卵期呢?用什麼方法測排卵期呢?
1、月經周期推算
推算原理
月經是子宮內膜在卵巢周期影響下發生的周期性出血,以排卵為界限,前半期是卵泡期,後半期是黃體期,周期差異主要取決於卵泡期長短的不同,黃體期相對比較穩定,通常是兩周(14天)。
推算方法
從下次月經來潮的第1天算起,倒數14天或減去14天就是排卵日,排卵日及其前5天和後4天加在一起稱為排卵期,那時同房最容易受孕。這就是安全期避孕法的理論根據。
提示:此方法不適合月經不規律的女性。
2、基礎體溫測定
測定原理
基礎體溫指未運動、未進食、無精神作用時的體溫。體溫調節中樞對孕酮(又稱黃體激素)作用極為敏感,一定量的孕酮可引起體溫升高。排卵後次日,因卵巢形成黃體,黃體分泌孕酮會使體溫上升攝氏0.6度左右,高溫期約持續12-16天。若無懷孕,黃體萎縮停止分泌孕酮,體溫下降,回到基本線,月經來潮。
如何測量
在每日睡醒尚未起床活動時,將基礎體溫計放在舌下測量五分鐘,記錄在基礎體溫表上。
提示:需連續測量3個以上月經周期才能說明問題。若月經或生活不規律,如:夜班、出差、失眠、情緒變化、疾病等,不能用此法判斷有無排卵。
3、觀察宮頸粘液
原理:宮頸粘液受卵巢分泌的激素控制。月經周期前半期,白帶量由少漸增,當卵泡成熟將排出時,白帶越來越稀薄、透亮。排卵期,體內的雌激素分泌達到高峰,宮頸粘液(白帶)量最多,常有細帶狀的白帶流出,有時可拉長達十幾厘米(即拉絲度),像雞蛋清似的,此時女性下身最潮濕。排卵期宮頸粘液大量分泌可持續約2~3天,有的女性在排卵期還伴有(瞬間)小腹痛、腰酸、白帶中帶血絲等,這種現象稱為排卵痛。
觀察方法
觀察宮頸粘液每天需要數次,一般可利用起床後,洗澡前或小便前的機會用手指從陰道口取粘液檢查,觀察手指上的粘液外觀、粘稠程度以及用手指做拉絲反應等幾方面檢查。這樣經過3個以上月經周期的觀察,就可以掌握自身的宮頸粘液分泌規律和排卵期。一旦發現外陰部有濕潤感及粘稠的粘液有變稀的趨勢,粘液能拉絲達數厘米時,就應認為處於受孕期(排卵期),直到稀薄、透明,能拉絲的粘液高峰日過後第4天,才能進入排卵後安全期。
4、排卵測試紙
原理:測排卵試紙也叫促黃體激素(LH)試紙。正常女性體內保持有微量促黃體生成激素,在月經中期LH激素的分泌量快速增加,形成一個高峰,並在此後48小時內刺激卵巢內成熟卵子的釋放。這段時間婦女最易受孕。
如何測量
從月經周期第11天開始測試,每天一次。每日收量上午10點至下午8點之間的尿液進行觀察。將試紙放入尿液中,根據顯示判斷是否排卵。(測試紙應存放於室溫環境、避光,如置於冰箱內,使用前應先復溫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