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歲多的L小朋友是新進ITC的小寶寶,黑黑胖胖的,對於教室的規則特別抵觸,每次老師在旁邊進行引導時,他都會用特別高亢的嗓音在旁邊以示抗議。在教室裡面做工作時,成人一旦不滿足他的要求,就用哭聲來代替語言來抗議,姥姥在旁邊也一再地退讓去滿足寶寶的要求。
老師怎麼做?
老師嘗試過幾次去跟L小朋友溝通教室裡面的規則,似乎成效不佳,反而惹得L小朋友更加急躁。所以在團隊討論的時候,我們特別和傢人溝通此事,建議他們在以後的時間裡嘗試給L小朋友制定和實施一些規則。另外,我們嘗試退到後面的位置觀察L。
沒有想到的是,當老師退到後面的時候,L小朋友反而用眼睛觀察著老師和別的小朋友怎樣互動,老師怎麼將教室裡的規則傳達給其他的小朋友。老師根據這種情況,對L小朋友稍做瞭些引導,旁邊的姥姥也很配合地接受老師的引導方式,沒想到小傢夥慢慢地接受瞭這種形式,懂得瞭在集體環境當中應該如何去做。
怎麼應對“被寵壞”的寶寶
接觸瞭很多的傢長,我們發現,現在有一部分小朋友的生活狀態和L小朋友差不多,傢庭中4:2:1的狀態造就瞭孩子以自我為中心,不達到目的不罷休,或幹脆以哭鬧等方式來要求傢長直到傢長妥協。
針對這些“被寵壞”的寶寶,我們給寶爸寶媽們一些小小的建議:
第一,在我們的傢庭環境裡適當給寶寶制定一些規則,少一些的溺愛和縱容。
第二,不要給孩子們做壞脾氣的示范,避免寶寶們進行模仿。
第三,做到傢庭教育觀念的統一,以平和的心態面對孩子出現的問題。
這樣慢慢養成瞭良好習慣的寶寶才會更好的融入到社會當中去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