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個月的林林雖然是ITC教室年齡最小的孩子,但是他已經來瞭四個月瞭,他剛剛可以不借助任何輔助獨立行走。他蹣跚著走到放餐具的餐車框,指著框,然後看著老師說“啊,啊”。
老師怎麼做?
老師問林林:“你是想拿杯子喝水嗎?”,他點點頭,然後拉開椅子想坐下,老師幫助他坐下並給他倒瞭半杯水。他用雙手拿起杯子遞到嘴邊,稍稍抬起胳膊,調整杯子的角度順利喝到杯子裡的水,有時會因為角度過大水從嘴角漏出來,老師並沒有上前去幫助他,他很自然地放松胳膊再稍作調整。
在接下來的幾次課中林林已經可以很熟練地拿杯子喝水。很多傢長看到13個月的林林可以獨立拿杯子喝水,都很驚訝。
在ITC教室老師關註到林林想要喝水,並且是自主去拿杯子,所以老師給瞭他杯子後,就讓他自己嘗試喝水,靜靜地等待他不斷地嘗試。在這個過程中,老師隻是觀察,在他有“失誤”的時候也不急於去幫忙或者語言上的指導,而是充分的相信他,給他機會嘗試。在他嘗試多次後,他成功的掌握瞭這個技能。
獨立性從點滴培養
在學步期的孩子,已經表現出很多的獨立意願,比如自己吃飯,自己喝水。很多傢長都會給孩子買各種輔助用品:吸管杯,奶嘴杯等,為瞭給孩子喝水方便,喝的時候不至於灑出來把衣服弄濕。或者在孩子拿成人的杯子喝水時,一邊幫他扶著碗,一邊在他耳邊說慢慢喝小心灑出來之類的話。
有的孩子會堅持要自己拿著杯子,傢長會提心吊膽在旁邊護著,防著杯子摔下來,如果“不幸”言中杯子真的掉到地上摔碎,傢長往往會說:“你看是不是,我說給你拿著吧。”這些語言的背後透露給孩子的訊息是“不被信任,我不行”。
給孩子長期用帶嘴的杯子喝水的後果是,可能孩子到瞭可以獨立喝水的年齡卻沒有嘗試的機會,不僅僅是喝水這樣的小事,穿衣,吃飯,到以後獨立上學,寫作業,對自己負責等等,都需要孩子自己去完成。對孩子來說任何小小的嘗試都是走向獨立,我們都應該給予足夠的耐心和信心,這樣他才會成長為一個有內在力量的獨立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