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到做菜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秘訣,但是要把飯菜做得既美味又營養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不正確的烹飪手法往往會使食材流失營養,這樣做出來的飯菜就失去瞭最重要的意義。特別是,現在寶寶處於身體發育階段,大部分的營養都來自於食物,粑粑麻麻就更要註意瞭,快看看你有沒有犯過類似的錯誤吧!
蔬菜先切後洗
蔬菜切瞭之後再水洗容易使B族維生素、維生素C等水溶性維生素和部分礦物質大量流失。正確方法應該是先洗後切,包心類蔬菜需要切開,方便去除農藥殘留。而且,切好的菜最好馬上烹調,以免某些營養素氧化。
切完菜再用水焯
蔬菜切太碎,容易流失原有的菜香,若再經過水焯,其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會大量損失。所以,焯菜時應盡量讓蔬菜保持完整,用水量要多。此外,焯綠葉菜的時候,要加點鹽和油,不僅可以防止氧化酶破壞葉綠素,還能保持蔬菜鮮亮的顏色。
油冒煙瞭才放菜
等到油鍋冒煙,這樣的油溫往往已經達到200℃以上,此時才把菜下鍋的話,蔬菜中的營養素就會被破壞。推薦一種簡單的測試油溫的方法:把竹筷子插入油中,當其四周冒出許多小氣泡時,就表示溫度足夠熱,可以下鍋瞭。
綠葉菜也加醋
很多人喜歡炒菜的時候放點醋提味,但如果炒綠色蔬菜時加瞭太多醋,綠色蔬菜中含有的大量葉綠素和鎂,就被“偷”走瞭。
鹽放得太早
不少人炒菜時有多放鹽或早放鹽的習慣,這樣會使蔬菜中的汁液流出過多,不僅造成營養素損失,而且還會讓菜肴塌蔫,影響口感。肉類放鹽太早,則會讓蛋白質過早凝固,不僅難消化,腥味還揮發不瞭,湯汁的鮮味也滲不進去。建議將菜做到七八成熟的時候再放鹽,或者出鍋前再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