痛經可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。原發性痛經是周期性月經期痛但沒有器質性疾病,而繼發性痛經常見於內異癥、肌瘤、盆腔炎癥性疾病、子宮腺肌病、子宮內膜息肉和月經流出道梗阻。因此,繼發性痛經常伴有其他婦科癥狀,如性交困難、排尿困難、異常出血、子宮肌瘤或不孕。
月經來潮子宮內膜脫落時,內膜細胞釋放前列腺素。前列腺素刺激子宮肌層收縮並缺血。痛經越嚴重的婦女則月經血中的前列腺素水平越高,並在月經的最初兩天內達到高峰。前列腺素釋放也見於繼發性痛經,其水平相應於盆腔的器質性病變而不同。
原發性痛經與繼發性痛經相比,更常在月經來潮後即開始。而疼痛的特點沒有什麼不同,原發性痛經的診斷隻有在排除瞭器質性病變後才可做出。原發性痛經最常見於20-30多歲女性,然後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生率逐漸下降,而繼發性痛經逐漸增多。最近的世界性的總數報導痛經的發生率約為17-80%。由於定義的不同和調查方法的不同,使我們很難得出痛經真正的發生率。
痛經與排卵周期也是相關的,一般不會發生在月經初潮時,而是發生在青春晚期。14–26% 青春期女性由於痛經不能上學或上班。經常出現的一種情況是,疼痛發生在月經的第一天,通常在月經開始的時間;但也有人直到月經第二天才開始疼痛。疼痛呈痙攣性、陣發性,嚴重時面色發白、出冷汗、全身無力、四肢厥冷;惡心、嘔吐、腹瀉和頭痛也較常見。